English

减轻学生负担要有新举措

1999-03-31 来源:光明日报 曲天立 我有话说

学生负担过重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。尽管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要求减轻学生负担的呼声很高,但学校却由于担心减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、担心减负后家长不理解、或不知减轻负担从何做起等种种原因,行动迟缓。学生的负担问题表面上看好像是作业量多少的问题,其实是触及到教育观念、教学思想的深层次问题。减轻学生负担实质上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一次革命,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两种新旧教育观念的对撞冲击。因此,要想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,就必须以全面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,在观念上更新,在方法上创新。

怎样看待当前反映强烈的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,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。有的人认为,从总体上看当前学生的负担并不重,学生之所以有这样的反映是他们太贪玩、太娇气了。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,要想学习好就必须发扬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,只要功夫深,铁棒磨成针,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,只要勤学苦练,肯付出足够的时间和汗水,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提高。再说学生如果没有了那么多的作业、没有了负担,剩余的时间又来做什么呢?因此在他们看来,让学生承受一定的负担,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,准确一点说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,把他们牢牢地拴在书本上。而且在他们看来,所谓学习就是学习书本知识、做作业,做其它的事情都不能算是学习。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传统思想。

我们认为,学生负担是学生为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而应承担的任务和责任。学生是为了学习和发展而来,不可能没有负担,必要的负担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推动力。但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等原因,其承受能力又是有限的,负担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不再是什么动力了,而会变成影响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阻力。因此学生的负担决不是越重越好,应该适量。我们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负担,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,更主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。如果用这种素质教育的眼光来看当前学生的负担,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负担不仅存在“重”的问题,而且更主要的是存在“轻”的弊端,从内容到结构形式上极不合理。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是课业负担重,生活负担轻;智育负担重,其它四育负担轻;动脑负担重,动手负担轻;左脑负担重,右脑负担轻;机械记忆负担重,创造思考负担轻。因此,对于学生的负担来说,我们不担有把过重的负担减下来的任务,还有把过轻的负担加上去的责任。所以说我们要减轻学生负担,并不是让学生没有负担,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和标准,其实质是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数量入手,对学生的负担在数量内容和结构形式上优化调整,它所关注的是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,特别是学生个性特长和人格的发展,而并不是学生暂时的考试成绩。

在减轻学生负担的改革和探索中,我们应该摒弃那种惯性单一的思维模式,不要一说到减负就把眼睛盯在缩短作业时间和作业量上,减轻固然要压缩作业时间和作业量,但这种减法是有一定限度的,不可能无限的减少。对学生们的负担来说,心理上的负担恐怕要重于生理上的负担,“轻”的弊端可能要甚于“重”的弊端。因此在减轻学生负担时,我们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,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,做到兼顾身心、平衡轻重、加减相济,在负担的时间数量和内容结构形式上进行调整,创造性地解决问题。

减轻时间的负担,增加创造的空间。早在四十年代,陶行知在《创造的儿童教育》一文中,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、双手、双脚、嘴巴、空间和时间的“五大解放”问题。陶行知所提出的“五大解放”问题应该成为当前减轻学生负担的理论基础。在现代社会,需要的是具有较高素质和较高能力的创造型人才,这种人才的培养单靠学校教育和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。学生在书本之外的活动、在作业之外的活动都是一种学习,也许是更重要的学习。陶行知说,“一般学校把儿童的全部时间占据,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,培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,到成人时,即有时间,也不知怎么样下手去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了,创造的儿童教育,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。”因此,学生的负担必须要减。减,就是减少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和作业的数量,不要把学生放学后的时间全挤占了,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空间度,让他们尽情玩耍嬉戏,体验人生的乐趣,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。

减轻数量的负担,增加质量的内涵。我国现行的学制是六三学制,就学习内容而言,并没有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接受能力,从这个意义上说,学生的负担并不是很重的。所谓的学习负担重,主要问题是学生们要完成的作业太多,练习题太多。一些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带有很强的随意性,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对同一个题目往往要求反复写,反复做,有的甚至做几遍。有人说,如果不强化练习,学生就记不住。但古人说,温故而知新。可见复习巩固的目的更主要的是学习新东西、新知识,而不单纯是为了做题,强化记忆。因此在给学生的作业中,应多一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,少一些繁琐枯燥的问题。一般人都认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学生负担似乎很轻,但在美国的小学作业中常常会出现中国研究生才完成的课题。比如美国小学的阅读课有一种作业是让学生写“研究报告”,三年级写青蛙,老师要求学生在家培养几只小蝌蚪,天天观察它的生长情况,记下它的变化,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日记写出上述过程。五六年级学生研究的题目有《谈第二次世界大战》、《我怎样看人类文化》、《到太空去旅游》、《美国的篮球运动》等,学生们查资料,读参考书,走访调查,最后以生动翔实的资料写出个人的研究报告,有的洋洋万言,俨然成了一本书。尽管任务很重,但学生们却乐此不疲,兴味盎然,因为这些创造性的作业激发了他们的兴趣。反思我们的作业,多是机械重复强化记忆,学生怎能不感到枯燥乏味苦不堪言呢?所以学生的作业负担应更多地体现出创造性、趣味性、综合性。

减轻“死”的负担,增加“活”的作业。在一些人心目中,一提到学习和作业,马上就会联想到厚厚的书本和写不完的练习题等这样一些“死”的东西。而事实上,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也可以成为很好的作业和学习内容。在美国,许多学校的老师认为对学生的家庭作业要有新概念、新内容、新管理和新成就。他们赋予家庭作业一种全新的概念,称之为“贴近生活”。他们的观点是,当鼓励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时,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特别深;当孩子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会马上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时,所学的知识就特别有意义,同时又能够使学生对学校和作业形成一种积极的态度,因为这种家庭作业培养了他们生活的能力。他们的新内容是,家庭作业在内容上应与个人的情况联系起来,适合每一个孩子的能力和背景;在形式上鼓励学生们在实际活动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,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学习的东西的价值。所以老师给学生们开列的家庭作业是一些建议性的活动。比如学了“移民”这个概念后,老师的作业是让他们家访,鼓励他们调查自己的家世,弄清祖先原是哪国人。当讲到货币计算时,老师便安排学生们放学后与家长一起去购物,学着付钱找零头。老师鼓励孩子们与家长及邻居交谈,谈历史、谈时事、谈课本中学到的知识。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,这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和借鉴,这种贴近生活、实践活动型作业值得我们倡导。

(作者单位:辽宁省朝阳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